大热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冷思考
近几年来,国内新兴的各类大小生鲜电商宛若忽如一夜春风,在网络上遍地生花,大到京东、苏宁、淘宝,小到个体商户,均纷纷投入到生鲜电商行列,在推广宣传方面也较尽各家之力,然而,想要从这块诱人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有关生鲜食品的冷链配送,是无论大小电商都逃不过的残酷问题。
生鲜类食品因其特殊型,对于物流配送要求较高,不但像普通物品一样要保证达到的速度,还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储存或运输,也就是常说的冷库储存及冷链物流。
预计到2025年,冷链食品的需求将会从现在的2亿吨增长到4.5亿吨。与此同时,未来10年内,我国冷藏车、低温冷库、铁路冷藏箱运输的年运量也将保持大幅增长。
然而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是目前生鲜冷链配送的低效: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农副产品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但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这个数据赤裸裸地表明,在冷链物流领域,我国生鲜电商总体上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首要并不在于冷链配送技术,而在于高昂的成本。
我们知道,冷链物流比普通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严格,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投入冷链物流,前期的投入和准备也相当巨繁。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多集中在一二线等大中型城市,而此类城市的交通状况比较堪忧,尤其是在顾客下单至配送的时间段,正是各*城市交通拥堵较严重的时段,故而除了高昂的成本以外,交通状况也是制约生鲜电商配送的一大重要因素。
面对以上残酷的问题,不同种类的生鲜电商有不同的冷静应对措施。同时处于不同阶段的不同企业,也应根据资金实力、企业自身各项因素而有自己*到的冷库建造规划。
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四个问题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水产品品种和产量的扩大,市场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提高,冷链物流企业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壮大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水产品冷链构建属于初步性、片段性、分散性,水产品冷链更多的是集团性或者企业*自性的配置,离区域性、全国性的冷链网络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水产品品种和产量的扩大,市场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提高,冷链物流企业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壮大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冷链网络建设有差距
片段分散方式的冷链系统,往往使得冷链标准无法连贯的执行,全过程冷链温度的记录无法发挥作用,冷链的交接过程比较复杂。应该向美国冷链协会那样,提倡并着手建设全美国的冷链中心枢纽。
冷链标准建设不及时
水产品冷链物流在管理上缺乏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装卸速度、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等作业方面缺乏标准,使得中国大部分水产品销售环境不能控制在冷链温度之下。对各大类水产品的产品温度、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冷链标准建设不及时,不能具体提供一个科学统一的推荐范围。
冷链配置建设不完整
在一般的菜市场上冷链配置建设不完整,水产品物流设备比较落后,冷冻水产品运输方式采用人力黄鱼车还相当普遍,因此,水产品的品质损失比较大。冷链体系配置只能依赖于城市化的提高,农村是很难做到的。
冷链增值效应不明显
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还要加强水产品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增加温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