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冷思考
近几年来,国内新兴的各类大小生鲜电商宛若忽如一夜春风,在网络上遍地生花,大到京东、苏宁、淘宝,小到个体商户,均纷纷投入到生鲜电商行列,在推广宣传方面也较尽各家之力,然而,想要从这块诱人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有关生鲜食品的冷链配送,是无论大小电商都逃不过的残酷问题。
生鲜类食品因其特殊型,对于物流配送要求较高,不但像普通物品一样要保证达到的速度,还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储存或运输,也就是常说的冷库储存及冷链物流。
预计到2025年,冷链食品的需求将会从现在的2亿吨增长到4.5亿吨。与此同时,未来10年内,我国冷藏车、低温冷库、铁路冷藏箱运输的年运量也将保持大幅增长。
然而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是目前生鲜冷链配送的低效: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农副产品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但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这个数据赤裸裸地表明,在冷链物流领域,我国生鲜电商总体上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首要并不在于冷链配送技术,而在于高昂的成本。
我们知道,冷链物流比普通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严格,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投入冷链物流,前期的投入和准备也相当巨繁。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多集中在一二线等大中型城市,而此类城市的交通状况比较堪忧,尤其是在顾客下单至配送的时间段,正是各*城市交通拥堵较严重的时段,故而除了高昂的成本以外,交通状况也是制约生鲜电商配送的一大重要因素。
面对以上残酷的问题,不同种类的生鲜电商有不同的冷静应对措施。同时处于不同阶段的不同企业,也应根据资金实力、企业自身各项因素而有自己*到的冷库建造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根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7月28日,国家**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措施。该规划期为2010-2015年。
《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进一步提高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增强食品安全**能力。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按照《规划》,国家将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