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产业问题的暴露,给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我国生鲜电商企业盈利者凤毛麟角,但两万亿元的市场预期还是吸引了众多冷链物流企业进入该领域跑马圈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秘书长秦玉鸣指出,我国冷链物流领域存在四大机遇。
一是信息化。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订单多为计划性订单,可为客户提供大数据预测服务。“据冷链委了解,大多数企业仍依靠电话、邮件接单,必须转型。具备接单系统后,才能向大数据分析迈进,进而为生鲜电商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二是终端化。依靠“微仓宅配”的方式,快速进入二三线市场。“传统物流企业若想进入生鲜电商行业,建议在二三线城市建设面积在几百平方米的微仓,这是生鲜电商企业从*城市延伸至二三线城市时较需要的设施。”
三是标准化。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减少浪费,降低损耗。“物流企业若有分拣能力,可以在产地建设农产品分级加工中心,为生鲜电商企业提供外包服务。目前,顺丰、黑狗等企业已涉足这一领域。”
冷链物流难做 想要破冰应从何入手?
冷链物流在我国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据预测,中国冷链物流业务规模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
冷链物流在我国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据预测,中国冷链物流业务规模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随着速冻食品、农产品运输和餐饮、商**、生鲜电商等领域对于冷链需求的增加,电商、物流成员开始涉足冷链物流行业,地方**也在积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冷链物流是物流业务中对基础设施、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提供全面、综合、集成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十分**,仅能满足总需求的5%。主要原因是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不够,物流服务网络覆盖的地域有限,同时物流信息系统构建较慢,加之设施、设备陈旧,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度与及时性达不到商家的要求,商品损耗率居高不下,导致冷链物流成本增加。邮政速递物流如果涉足冷链物流,必须找准定位,建立一个可以令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满意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
轻重结合的资产发展模式
调查显示,虽然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落后于其他成熟市场,但正处于快速增长和基础建设的重要时期,需要很多温度控制、跟踪和IT手段,这些都是冷链行业中必须投入的基础设施。比如生鲜宅配中,鲜和快都是必不可少的,鲜指温度,快指效率,生鲜领域既涉及冷藏、又包含冷冻,这些产品一定是需要储存场地的,没有具备条件的仓库,谈不上食品安全,也做不了冷链物流。
目前,冷链企业大多走的是重资产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意味着对资源的大量占用和较高的成本投入。对于刚刚涉足此领域的企业来说,显然也意味着较高的风险。所以应提倡引入智慧生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