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难做 想要破冰应从何入手?
冷链物流在我国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据预测,中国冷链物流业务规模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
冷链物流在我国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据预测,中国冷链物流业务规模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随着速冻食品、农产品运输和餐饮、商**、生鲜电商等领域对于冷链需求的增加,电商、物流成员开始涉足冷链物流行业,地方**也在积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冷链物流是物流业务中对基础设施、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提供全面、综合、集成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十分**,仅能满足总需求的5%。主要原因是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不够,物流服务网络覆盖的地域有限,同时物流信息系统构建较慢,加之设施、设备陈旧,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度与及时性达不到商家的要求,商品损耗率居高不下,导致冷链物流成本增加。邮政速递物流如果涉足冷链物流,必须找准定位,建立一个可以令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满意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
轻重结合的资产发展模式
调查显示,虽然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落后于其他成熟市场,但正处于快速增长和基础建设的重要时期,需要很多温度控制、跟踪和IT手段,这些都是冷链行业中必须投入的基础设施。比如生鲜宅配中,鲜和快都是必不可少的,鲜指温度,快指效率,生鲜领域既涉及冷藏、又包含冷冻,这些产品一定是需要储存场地的,没有具备条件的仓库,谈不上食品安全,也做不了冷链物流。
目前,冷链企业大多走的是重资产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意味着对资源的大量占用和较高的成本投入。对于刚刚涉足此领域的企业来说,显然也意味着较高的风险。所以应提倡引入智慧生产的概念。
改变传统机制实现物流创新
从内部环境看,传统物流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改变既有的机制,规范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使快速发展的业务和企业发展战略之间达到平衡;人才的紧缺问题也亟须改变。战略上的改变,如:将传统的投资车辆转变为注重建立冷库基地,将传统的存储仓改为流通仓,实现物流创新。
通过仓库的合理规划布局、储位的优化设置及操作的规范流程,与企业的生产及原材料计划相结合,做出货物出入库计划及配送路径优化方案,根据层高及客户货物周转频次等因素进行货位功能定位,提供分拨分拣、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增强货物的流动性,提高仓库利用率。在消费重点市场,实施区域内共同配送。选择在部分发达的城市,面向大卖场、连锁超市等开发专业冷链物流的区域内共同配送业务,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投入资金进行冷库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实现信息化上的创新,积极推进低温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仓储信息平台功能,通过平台提供库存、出入库、运输、仓储调拨等信息,将客户的仓库节点联动,优化整个物流网络的运作。通过信息数据库进行对货物运输过程的监控和追溯,**货物的品质及安全。在平台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数据接口,将公司平台与业内其他资源平台对接,形成冷链物流行业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